2)二百六十五 挟天子以令诸侯_东汉末年枭雄志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此,野心勃勃的郭鹏也看得出来,袁术的势力就是无根浮萍,伸手一拔,则连根拔起。

  他善于转进,善于利用自己的名望谋取好处,唯独不善于夯实自己的基础,让自己的势力牢牢扎根。

  他不像郭鹏,把势力安插在最基层,深入每一个乡村进行控制和征税,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体系,建立了一个秩序,稳定了统治,宣扬了名望。

  形成困难,但是一旦形成,则根深蒂固,难以拔除。

  袁术就是无根浮萍,看似茂盛,一拔就出来了。

  更何况对付袁术,郭鹏有必杀技。

  传国玉玺还在郭鹏的密室里面藏着,好端端的躺着。

  等到了合适的时候,就用一个合适的方式把传国玉玺送到袁术手上,静待袁术一波操作,成就『伟业』。

  陈宫的战略规划,部分可以使用,可是涉及到最核心的问题上,却给郭鹏透露了一个很严重的现实问题。

  纵使汉室威望已经入落叶般飘零,可是汉室四百年的统治依然深入人心,想要撼动,不容易。

  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,汉室还有一点点回光返照的生机。

  一个人的回光返照时间很短,可一个国家的回光返照的时间就很长了,有些时候比人的寿命还要长。

  所以汉家天子虽然没有实际权力了,但是就一个汉天子的名号,仅仅只是一个名号,对于任何一个士人乃至诸侯而言都不是可以熟视无睹的。

  大义名分很重要,真的很重要。

  曹操之所以可以讨伐袁术,和袁绍抗衡,就有相当一部分原因,是因为拥有了皇帝。

  奉天子让曹操得到了很大的便利,很多人因为皇帝在许昌,而投靠了曹操。

  人才,人望,曹操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极大的实力增长,还拥有了最关键的大义名分,于是拥有了抗衡袁绍的底气。

  但是,副作用呢?

  曹操的名声一直都不太好,大概就是副作用了。

  如果曹操只是袁绍手底下一个兖州牧,他的名声绝对不会像今天这样两极分化。

  可他偏偏挟天子以令诸侯,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汉贼。

  对于郭某人来说,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呢?

  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呢?

  其实郭某人一直都觉得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个伪命题。

  曹操最开始得到皇帝的时候,膨胀了,自己做大将军,让皇帝任命袁绍做太尉,袁绍大为恼火,痛骂曹操有什么资格居于自己之上?

  曹操被吓坏了,立刻去大将军号,改领司空,把大将军的尊号让给了袁绍。

  能不能令诸侯,看的不是皇帝,而是自己的实力。

  实力不够的诸侯,根本就不敢挟天子,比如河内太守张杨,知道自己实力不行,不敢挟天子,本身曹操自己也有实力能平定这些小诸侯。

  而对于袁绍这种巨无霸大诸侯,除了政治上的大义优势之外,也没有实际改变袁绍强大曹操弱小的局面。

  所以对付小诸侯不用挟天子,对付大诸侯,挟天子归挟天子,该打还是要打。

  诚然,大义名分真的很有意义,皇帝掌握在手,让曹操得到了很多好处,虽然也付出了很多代价,成了继董卓之后的第二号汉贼,但是这让出身卑微的曹操有了对抗四世三公名望的底气。

  可是一边挥舞着汉室的大旗,一边还要实现自己的私心,两全其美的事情,真的存在吗?

  郭某人表示怀疑。

  郭某人的出身比曹操好多了,唯一的一点污点也因为卢植和蔡邕的原因干脆的洗白了。

  所以陈宫会这样想,也是因为他的出身,他的处境,他的所学所知,以致这是他能够想到的最好的办法。

  然而站在郭鹏的角度上来看,一切,似乎并不是这样的。

  更重要的是,郭鹏不像曹操一样有大汉情节。

  曹操对名义上的皇帝有感情,囿于自己的实际处境和理想,退不得,进又不敢也不愿真的进,痛苦了一辈子。

  郭某人就是一个干脆的汉贼,没什么担忧的,他的目标非常明确,不会动摇。

  对于陈宫这个消灭袁绍之后的战略计划,郭某人心中颇为不赞同。

  汉室……

  汉帝……

  究竟是利大于弊,还是弊大于利呢?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