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51章_渠清如许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不同的意见,在支持工商业和充军粮军饷的分配额度上持不同想法。

  本还是户部尚书与司马将军唇枪舌剑的战场,慢慢变成了天子与阁首的针锋论证。

  当然不会有什么言辞激烈的争执冲撞,两人都是冷静克制的人,又都在前朝后宫浸yín沉浮多年,只是就事论事各抒己见。

  但到了这个位置,二人的一举一动都很容易被下头的人无形放大、揣测、推论,本最是寻常的君臣策政对论变成了文臣武将中暗涌深流的火药味。

  且梁徽与祝知宜,一个赛一个思维敏捷口齿伶俐,两人都对对方的话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。

  旁征博引,指出对方的漏dòng,一来一往,座下群臣的反应未必跟得上趟,便更让人觉得高深不可捉摸,四目相对,深以为君臣不和,帝后生隙。

  此事一连几日未决,气氛微妙,朝臣心惶,人人自危。

  祝知宜固执坚持自己的政见,梁徽也不会因为私情把正事当儿戏让着他,于是又是悬而未决搁置的一日。

  散朝,天子与朝臣走不同的道。

  祝知宜回明徽阁,这是初组议事阁时梁徽为了提高上传下达的效率在宫中设的办事处。

  隋寅想了想,还是跟上他:“阁首。”

  祝知宜回头,见是他,停下脚步,点点头:“昀正。”隋寅的字。

  隋寅知道自己不该多事,可是祝知宜待他如师如长兄,斟酌几番,还是委婉道:“臣知道阁首一心为民就事论事,可君臣有别,皇上若是坚持必然有他的考量,我把折子拿回议事阁改一改再传中书就行。”意思是要不算了。

  君臣之位,本就敏感,人心猜忌,说得多了就变成了争权夺势。

  虽他也亲眼见证天子对君后求而不得痛不欲生的那几年,但君恩这种事……很难说的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