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三十六章 缄口不言_乱清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官,但家道早就没落了,其实也是苦出身,“听说当年肉都吃不上的”。既然如此,必然晓得“民间疾苦”,秉国之后,一定会照顾贫苦无依的旗人。

  而恭老六,生下来就锦衣玉食,哪里知道我们穷人家过什么日子?哪里会管我们穷人家过什么日子?

  所以,除了恭王的两个兄弟惇王、醇王之外,“恭系”很快发现,其他的宗室,都不足恃,能保持中立就很不错了。

  最令“恭系”意外的是原本寄以最大希望的地方督抚。

  几乎所有的地方大员都沉默不语。

  大多数地方督抚的心态:这是“满洲人的家务”,是不必也不便搀和的。

  这种心态,和当初祺祥政变时,地方上没有什么人为肃顺说话是一样的。

  还是那句话,只要我们的利益不被损害就好了。

  那么,关卓凡上台后,对地方的政策,会和恭王有什么大的不同吗?

  还看不出来。

  裁湘是恭王手上做的;裁淮,背后有关卓凡的影子,但毕竟其时恭王还在台上,恭王才是裁淮的主持。事实上,这些事情,这两个人无论谁在台上,都是要做的。

  何况,关卓凡已经对相关人等做了足够的补偿。

  所以,李鸿章当然不会站出来说话。

  左宗棠更不用说了,他的西征的差使刚刚由关卓凡保荐,怎么会站到自己“荐主“的对立面?

  至于曾国藩,听说曾中堂的二公子就在关贝子的幕中哦。

  几个大佬不出声,小弟们自然缄口不言。

  地方督抚保持沉默,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,是他们判断,新的中枢,对待汉人的政策,很可能比原来的更好。

  许庚身入直军机就是明证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