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一一二章 大海战之二:扬吾之武,振吾之威!_乱清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—别说变得更大了,我看,缩小一点也不是不可以的嘛!

  因为要执行的大多是远洋的或是时间较长的任务,为保持大续航力,巡洋舰都有一个超大的煤舱。

  英国人愕然:缩小煤舱?那么,如何保持大续航力?

  关亲王笑了:我提出了三个要求——“大火力、重防护、高机动”,您瞅瞅,这里边儿,有“大续航力”么?

  呃,还真是没有。

  这就是狄克多的疑问所在:不具备“大续航力”的“巡洋舰”,还好叫“巡洋舰”么?

  嗯,狄上校说的,似乎也有点儿道理,那么,打过了这一仗,这两种军舰,就易名为——“濒海战斗舰”,如何?

  “装甲濒海战斗舰”、“穹甲濒海战斗舰”——嘿,拉风的很嘛!

  不论叫什么名字,这两种军舰,本就不是为了执行远洋任务,而是专为“近海舰队决战”设计的——某种意义上,是专为法国人准备的。

  至于“装甲”、“穹甲”之别,主要是装甲敷设的数量及方式之别。

  不论关亲王如何天才,“重防护”、“高机动”,总还是矛盾的,二者之间,需要做适当的平衡——若只对舰船的重点部位进行保护,舰体重量增加有限,对速度和机动的影响,就比较小了。

  舰船最重要的部位是什么?

  当然是发动机啦。

  英国人的方案:在机舱的顶部,平平覆盖一层装甲甲板;装甲甲板之下,在机舱两旁、靠近两舷的地方,各设置煤舱。这样,顶部的装甲甲板、两侧的煤舱,从三个方向,共同对机舱进行保护——装满煤的煤舱,炮弹是没有法子打穿的。

  关亲王对此设计表示赞赏,不过,指出了两个问题:

  第一,保护机舱的装甲甲板,位于水线之下四英尺处,万一水线处被打穿了,海水必然趁势涌入,整个装甲甲板的上方将被淹没,这个,最终……会不会导致军舰的倾覆?

  第二,高航速需要大机舱,装甲甲板如此之低,一定会压缩机舱的空间,想加台锅炉都不成,操作起来也逼仄得很,实在不大方便啊!

  英国人面面相觑:好家伙!这两个问题,切中肯綮,即便是最优秀的工程师,也未必能够提得出来呢!

  那,该如何改进呢?

  关亲王继续建议:

  咱们把平面的装甲甲板,改成中间平、两边斜的穹面装甲——就叫它“穹甲”好了。“穹甲”中间的平甲,提到水线之上;两边的斜甲,落到水线下四英尺处。这样一来,因为中间的平甲高出水线,即便水线处被打穿了,海水涌入,也无法淹没高出水线的装甲甲板,军舰依然能够保持较大浮力,不致倾覆。

  同时,两边的斜甲,加强了对机舱的两侧的保护——不仅仅是靠煤舱啦。

  还有,大家都晓得的:有一定倾角的斜面,能够消解炮弹的一部分动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