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一九章 皇太后的地方?太上皇的地方?_乱清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后“自个儿的事情”,如果在乾清宫举行“撤帘大典”,一来难免“僭越”的讥评,二来,倒好像“以天下养”的太后,要办自己的“大事”,却连一处合适的所在也找不到,无奈之下,只好来向女儿商借地方?

  这个,未免令人若有所憾呀。

  有人脑洞清奇:不如咱们去颐和园办“撤帘大典”?颐和园是地地道道的“皇太后的地方”,而且,地方一定足够的大!

  可是,颐和园是两宫皇太后“撤帘”后“颐养冲和”的地方请留意这个“后”字办过了“撤帘大典”,两宫皇太后才会移跸颐和园,你拿颐和园来办“撤帘大典”,这不是倒果为因,乱了次序吗?

  呃,好像是的……

  那怎么办涅?

  最后,轩亲王拍了板:“撤帘大典”的地点,选在宁寿宫皇极殿。

  不少人听到“宁寿宫”的第一反应,都是不自禁的轻轻“啊”了一声,再略一深想,不由连连点头:哎,办这个“撤帘大典”,还真是没有比宁寿宫更加合适的地方了!

  哎你说,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?

  轩亲王就是轩亲王啊!

  宁寿宫不仅仅是一座宫殿的名称,也是一个独立的宫殿群的名称。

  宁寿宫位于紫禁城的东北角,是紫禁城的“城中之城”,有自己的前朝、后寝、花园,规制宏大,基本上就是一个具体而微的小紫禁城,单论面积,“后三宫”和御花园拢在一起,也没有宁寿宫大。

  前明的时候,这一带的屋宇,疏疏落落,不成气候,到了本朝康熙年间,圣祖为孝养仁宪皇太后,在此修筑了宁寿宫,殿台阁榭,始成规模。这是宁寿宫的肇建之始,也是把“撤帘大典”放在宁寿宫的“法理依据”因为有了仁宪皇太后的“故事”,宁寿宫就可以算是“皇太后的地方”,“符合皇太后的身份”。

  不过,终康熙一朝,宁寿宫的规制,依旧是十分有限的,真正在此大兴土木,使宁寿宫前朝、后寝齐备,终于变身为一座具体而微的“小紫禁城”的,是高宗。

  高宗是把宁寿宫作为自己禅位之后的居所来经营的,其既为“太上皇正寝”,格局便仿照紫禁城,亦分前朝、后寝两部分。

  前朝部分,九龙壁对应午门;皇极门对应太和门;宁寿门、皇极殿、宁寿宫拢在一起,对应“三大殿”。其中的皇极殿,为“太上皇正殿”就是即将举行“撤帘大典”的所在了。

  当然,就殿阁的具体规制而言,“太上皇正殿”怎么也不可以“僭越”作为“天子正殿”的太和殿的,因此,宁寿门的规制,比照乾清门;皇极殿的规制,比照内廷之首、“天子正寝”的乾清宫;宁寿宫的规制,则比照坤宁宫。

  大致可以这么说,宁寿宫的“前朝”,基本是紫禁城“三大殿”和“后三宫”的一个“混合体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