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十章 改变格局大秦希望!_大秦开局救了秦始皇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的话,王翦可得落得灰头土脸尴尬至极!

  但是,

  即便如此,王翦此时此刻,心里边也是乐呵呵的!

  紧紧一块半斤大红薯,能够支持一家人一天吃食!

  作为一名领兵将士,如果红薯作为粮食,提供兵将食用的话,就再也不怕打仗挨饿,更比说让普通百姓喝到一碗热腾腾的红薯汤了,试着想一下,普通老百姓自个种个两三亩地,产出百斤红薯,直接足够一家人一年的生活。不用挨饿,不用为了生计担忧,百姓能够填饱肚子,叛乱自然就少了许多。

  因为解决大秦粮食问题,王翦差点跪下来拜谢。

  对于此事,江源倒不是特别意外,要知道,这个时代饥荒不是小事,但是每次饥荒发生之后朝廷通常都会采取一些救灾措施,包括开仓放粮、鼓励大户捐献粮食。朝廷会给这些饥荒灾民分两种粮食,一种是要还的粮食,另一种是不用还的粮食。

  如果灾民没有离开户籍所在地,也就是常说的逃荒的话,则朝廷给他们按户籍人口发放口粮,这些粮食需要灾民们在丰收后分批还给国家,这种方式大秦采用得最多。

  另一种是朝廷直接给灾民发放稀粥,一日当中分发两餐保证灾民不会饿死,这种这是不需要灾民们还,汉朝之后的朝代多数采用第二种方法。

  有借有还,故第一种方式饿死的人少,对于这些灾民来说十分有用。因此,有段时间儒家才会直接批判秦朝的救灾政策,认为秦朝实在是太过暴虐,就连应该免费分给灾民粮食,根本就不需要还,更不能收他们粮食的利息。

  大秦律法认为国民有交税的义务,灾年受国恩,就当借多少还多少,否则灾民们都会变成疲民,不再劳动而是等着朝廷救济,百姓认为朝廷救济理所当然,就不再劳动,坐等朝廷救济。

  有人可能会怀疑,俗话说得好啊,靠山吃山靠水吃水,即便没有农作物粮食,农民可以采摘果子,河里可以捕抓游鱼……河里没有鱼了,所以捕获不到鱼充饥;树皮都吃光了,才开始吃观音土。饥荒之时,想进山林捕兽,下河网鱼来充饥是不现实的,因为鱼兽都死绝了。要知道农业地区,可不是原始森林,日常时候,百姓在丰年之时,都会选择捕鱼捉兽改善饮食生活,因此鱼兽数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。

  因此,江源出现直接改变大秦粮食格局,也给大秦无数饥荒百姓带来了新的希望!

  ……

  大丰收总共持续三天三夜,两千亲兵于荒岛进进出出,终于装满所有停岸船仓。

  秦王待在主船里边休息,心思却是极其活络,尤其听闻王翦汇报,所有粮食果蔬已经装满船舱。

  船甲之上,江源吹着海浪打了个哈欠,秦王则是来到王翦身旁,问道:“王大将军,此次共丰收多少粮食?”

  王翦手里拿着账簿,记录每艘船舱粮食,最后难以置信说道:“陛下,末将大概算了一下,此番丰收粮食、蔬菜总共产出……万斤啊!!!!”

  ……

  ……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